干細胞研究在人類疾病新療法的開發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人雖然知道干細胞移植治療疾病的潛力,對于干細胞給醫學發展帶來的其他貢獻卻知之甚少。
干細胞擁有治療廣泛疾病的潛力
同類型的疾病,如糖尿病、腦中風、脊髓損傷、帕金森、阿爾茲海默癥和淋巴瘤可以通過干細胞移植來替代人體內受損或丟失的細胞。隨著研究的進一步開展,將來這些移植的細胞甚至有希望取代被疾病或癌細胞嚴重破壞的整個器官,干細胞治療技術也有希望應用于更多類型疾病的臨床治療。
用干細胞來對抗癌癥
隨著研究的開展,人們發現間充質干細胞可以作為癌癥治療藥物的載體,有助于更加精準和強有力的對抗癌癥,同時科學研究還發現,間充質干細胞可以通過調節腫瘤微環境中的免疫成分來減緩癌癥的進展。2017,布萊根婦女醫院及哈佛干細胞研究所的科研人員設計了以間充質干細胞為載體的溶瘤性單純皰疹病毒(OHSV),能專門殺死癌細胞而不影響正常細胞,這種方法不僅清除了動物模型中轉移至大腦的皮膚腫瘤細胞,還延長了生存期。
推動整形美容外科醫學的發展
干細胞給越來越多的疾病治療帶來了新希望,同時干細胞還可以作為再生醫學手段,在整形美容外科領域具有大量的、廣泛的潛在用途,例如可以用于軟骨、骨、脂肪、皮膚組織工程及促進創面愈合。還有望提供美容、抗衰老等重返青春的功效。
改善不孕狀況,減少妊娠損失
醫學研究發現,子宮內缺乏干細胞可能導致子宮內膜缺陷容易導致流產。2018年11月,美國西北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證明誘導多能干細胞(IPS細胞)可以重新編程為子宮內膜中健康的子宮細胞,邁出了人類子宮生物工程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因素導致的不孕癥以及子宮內膜癌的第一步。
自體干細胞能降低移植的風險
對異體器官、細胞移植的排異,移植過程中的出血和感染等,都是移植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而自體干細胞移植可以降低這樣的風險。隨著更多干細胞研究的進行和發展,病人有希望用上源于自體干細胞的心臟等器官,從而大大降低器官移植的并發癥風險。
干細胞幫助挖掘人體的奧秘
通過干細胞,醫學研究人員可以不斷探索人體是如何生長和發育。例如,通過研究干細胞向不同類型細胞的發展,醫學研究人員們可以了解干細胞如何預防或治療疾病。只有更好地了解機制,才能更好地將其應用到疾病的治療中。
干細胞有望將疾病治療提前到胎兒時期
干細胞研究的另一個潛在領域就是推動胚胎治療研究的發展。一方面,胚胎干細胞是多能干細胞,能夠分化為任何類型的細胞,幫助修復受損或患病的細胞。另一方面,通過研究這一領域,研究人員可以更好地理解胚胎是如何發育的,甚至還能挖掘一些健康問題的治療方法,將疾病治療提前到胎兒時期就在宮內完成。
干細胞“生產”更多細胞來用于臨床,開發新藥
干細胞可以快速的自我增殖復制,或者分化為特定的細胞,這就意味著干細胞研究可以帶來很多機會,尤其是在疾病治療的研究方面,這些細胞可以用于臨床研究中,以測試新藥和挖掘新的治療方法。
2017年北大漸凍癥女博士的遺囑事件后,專家呼吁期盡快建立我國的罕見病細胞庫,尤其是人類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疾病細胞庫。通過建立疾病模型IPSC細胞庫,促進疾病機理的研究,從而促進罕見病的早日診斷和“精準”治療。